(资料图)
写在开头
各位24中医考研小竹子们,每一天都是考研的倒计时,每一天,我们都应该继续努力学习!
青竹会一直陪伴大家考研,将会持续更新”24考研基础强化学习笔记”合集。主要内容包括:基础的知识点+相关思维导图+真题练习+好物安利。
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到最后,因为我们会一直更新考点一直到考前的最后一天,只要你不放弃,我们会一直都在!相信青竹,更要相信自己!快来一起学习吧~
Part 01
考点总结
1
精与气血关系的失调
1. “虚”:精气两虚[精亏&气虚];精血不足[精亏&血虚]。
2. “瘀”:气滞精瘀;血瘀精阻。
2
气血关系失调
1. 气滞血瘀:跌打闪挫[外伤]/情志内伤→气行不畅→血行不畅,行缓则瘀→典型症:①气滞血瘀→胸胁胀满疼痛,[日久]癥瘕积聚等;②血瘀气滞→咳喘,心悸,胸痹,唇舌青紫等。
2. 气虚血瘀:气对血推动无力→血行不畅,甚则瘀阻不行。
3. 气不摄血:中气不足/气虚下陷→固摄作用下降,出现各种出血证。
4. 气随血脱:出血→血载气→气脱→典型症:眩晕、冷汗淋漓、四肢厥冷、脉芤/微细。[血能载气]
5. 气血两虚:久病耗伤气血/气随血脱/先因气虚→气血俱虚[气虚证+ 血虚证]。
6. 气血不荣经脉[5 版]:气血虚衰/气血失和→经脉、筋肉、皮肤失于濡养→①肢体麻木或运动不便;②肌肤干燥、瘙痒、欠温,甚则肌肤甲错等。
3
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病机
1. 津液不足:[生成不足][丢失过多][热邪、燥邪伤津]→[伤津][脱液]。
2.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
(1) 津液输布障碍:①脾失健运;②肺失宣发和肃降;③肾阳不足,气化失司;④三焦气机不利;⑤膀胱气化失司;⑥肝失疏泄。
(2) 津液排泄障碍:①汗→肺气的宣发功能失常;②尿→肾气的蒸化作用失常[主导作用]。
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障碍→津液在体内停滞→湿浊困阻、痰饮凝聚、水液潴留等病变。
3. 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
(1) 水停气阻:肺脾肾功能失常;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。
(2) 气随津脱:高热伤津;大汗伤津;严重吐泻、多尿等→耗伤津液→气随津脱。
(3) 津枯血燥:高热伤津、烧伤;阴虚痨热→津液损耗→津枯血燥。
(4) 津亏血瘀:高热;烧伤;吐泻;大汗等→津液大量亏耗→血量减少→血液循环涩滞不畅→血瘀。
(5) 血瘀水停:血瘀→津液环流不利;血瘀→气滞→津停为水。
4
风气内动
1. 肝阳化风:情志所伤/肝郁化火/操劳过度/年老→肝肾之阴亏少→水不涵木→阴虚阳亢→[日久]阳愈浮而阴愈亏→阴不制阳→肝之阳气升而无制→肝阳化风→典型症:筋惕肉瞤、肢麻震颤、眩晕欲仆,口眼㖞斜、半身不遂或神志昏迷,甚或闭厥、脱厥。
2. 热极生风:热性病[极]→火热亢盛→煎灼津液→筋脉失养→动而生风→典型症:高热不退+痉厥、抽搐、鼻翼煽动、神昏谵语等。
3. 阴虚风动:热病后期/久病耗伤→阴津亏损→阴虚阳亢→筋脉失润→变生内风→典型症:动风症状[筋挛肉瞤,手足蠕动]+阴虚症状[低热、舌红少苔、脉细]等。
4. 血虚生风:生血不足/失血过多/久病耗伤营血→肝血不足→筋脉失养,血不荣络→虚风内动→典型症:血虚+肢体麻木不仁,筋肉跳动,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。
5. 血燥生风:久病伤阴耗血/年老精亏血少/长期营养缺乏→生血不足/瘀血内结→新血生化障碍→局部或全身肌肤失于濡养→经脉气血失于和调→血燥化风→典型症:皮肤干燥,肌肤甲错,皮肤瘙痒或落屑等。
★青竹助攻·高频★考频较高,重点区分临床表现,把握关键词。【注】《临证指南医案》:“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。”
5
寒从中生[阳虚;阴盛]
1. 先天禀赋不足,阳气素虚/久病伤阳/外感寒邪/过食生冷→脾肾阳气虚衰,温化失司,虚寒内生。
2. 阳虚则阴盛[阳热不足,温煦失职]→阴盛则内寒,虚寒内生。
3. 阳气虚衰→蒸化水液的功能失司→阳不化阴→代谢障碍→病理产物[水湿、痰饮]积聚停滞。
4. 外感寒邪/恣食生冷→损伤机体阳气,阳虚则阴盛,阴盛则内寒,虚寒内生。
6
湿浊内生[脾胃运化功能减退]
1. 素体肥胖,喜静少动。
2. 恣食生冷/过食肥甘/嗜烟好酒→内伤脾胃→脾失健运→津液输布障碍,水液不化→痰湿,水饮。
7
津伤化燥
1. 久病伤阴耗液[大汗、大吐、大下、亡血失精]→阴亏液少→脏腑腠理失润。
2. 热邪伤阴耗液→津液亏少→内外失养[不足以内溉脏腑,外润腠理孔窍]。
【注】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,以肺[肺燥→干咳无痰,甚则咯血]、胃[胃燥→食少、舌光红无苔]及大肠[肠燥→便秘]多见。
★青竹助攻·易混★伤津与伤阴的区别:伤津以干燥之象为主,如咽干、口干、鼻干,舌苔干燥;伤阴在此基础上兼有虚热之象,如五心烦热,盗汗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8
火热内生
1. 阳盛化火[气有余便是火]。
2. 邪[外感六淫/病理产物]郁化火。
3. 五志过极化火[情志内伤→气郁化火]。
4. 阴虚火旺[阴虚阳亢→虚火内生]。
9
脏的病机
1. 心阳心气失调
(1) 心阳[气]偏盛→①心火亢盛;②痰火扰心。
(2) 心阳[气]偏衰→①心气不足;②心阳不足。
2. 心阴心血失调→①心阴不足;②心血亏损;③心血瘀阻[心脉痹阻]。
3. 肺气肺阴失调
(1) 肺气失调→①肺失宣肃;②肺气不足。
(2) 肺阴失调→①阴津亏损;②阴虚火旺。
4. 脾气阴阳失调→①脾气虚损[脾气虚][中气不足];②脾阳虚衰[脾阳不振][脾阳虚][中阳不振];③水湿中阻;④脾阴不足。
5. 肝气肝阳失调→①肝气郁结[肝郁][肝气郁];②肝火上炎[肝火][肝经实火]。
6. 肝血肝阴失调→①肝阴不足;②肝风内动;③肝血亏虚;④肝阳上亢。
★青竹助攻·易混★【肝火上炎 VS 肝阳上亢】
a. 同:均有肝热上逆表现,如头目胀痛,面红目赤,急躁易怒,失眠多梦,口苦等。
b. 异:肝火上炎为纯实证;肝阳上亢为上实下虚证,兼见腰膝酸软、足轻头重等肝肾阴虚表现。
【注】简单理解,肝阳上亢表现=肝火上炎表现+腰膝酸软、足轻头重。
7. 肾的精气不足→①肾精不足;②肾气不足[肾气不固;肾不纳气]。
8. 肾的阴阳失调→①肾阳不足;②肾阴亏虚;③相火妄动。
10
腑的病机
1. 胆功能的失调→情志所伤/中焦湿热,上蒸肝胆→肝失疏泄→①胆汁分泌排泄障碍;②胆郁痰扰,上扰心神[代表方:温胆汤]。
2. 胃功能的失调→①胃寒;②胃热[火];③胃气虚;④胃阴虚。
3. 小肠功能的失调→①受盛失常→食下腹痛、泄泻、呕吐;②化物失常→食下腹胀、完谷不化;③泌别清浊失常→清浊混淆,腹痛肠鸣、上吐下泻;④小肠实热→小便频数,淋浊赤涩,尿痛[代表方:导赤散];⑤小肠虚寒[寒则痛]→腹痛喜温喜按,肠鸣泄泻等。
4. 大肠功能的失调→①大肠热结→便秘,热结旁流;②大肠湿热→泄泻,[湿热与气血相搏]痢下赤白,里急后重;[湿热阻滞经络]或痔瘘等;③大肠虚寒→泄泻便溏,完谷不化,便秘[大肠传导无力]。
5. 膀胱功能的失调→肾/膀胱气化失常→贮尿/排尿异常→“膀胱不利为癃,不约为遗尿”。
6. 三焦功能的失调→①脏腑气化不利;②运行水液功能障碍→全身水液代谢障碍。
11
奇恒之腑的病机
1. 脑功能的失调
(1) 肾精不足→生髓无源,脑髓空虚→典型症:智力减退;视、听和言语应答迟钝;肢体活动不便等。
(2) 肾气不足→阳气不升,鼓动无力→典型症:头目眩晕,耳目失聪等。
2. 髓、骨功能的失调
①先天失养;②后天不足;③邪热久留[消耗阴液];④下焦虚寒[精血不足]→骨髓空虚→典型症:骨质软弱,松脆易折;生长发育迟缓。
3. 脉功能的失调[“阻”=寒、热、痰、瘀、虚]
寒[寒凝瘀阻];热[煎灼津液];痰[痰浊内阻];瘀[气滞血瘀];虚[津液衰少]→脉道不利[脉以通利为顺]→血液运行不畅→气滞血瘀;甚或血不循经而出血等。
4. 女子胞功能的失调
①气血不和;②心肝脾肾功能失调;③冲任气血不足。
Part 02
思维导图
今日暂无。
Part 03
真题练习
1
易发生血虚病变的脏腑是( )(2019.08)
A.脾、胃
C.心、肾
B.肝、肾
D.心、肝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D
2
下列选项中,属于三焦功能失司的病理变化是( )(2017.08)
A.水谷精微输布障碍
C.全身水液代谢障碍
B.水谷受纳腐熟障碍
D.糟粕传化排泄障碍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C
Part 04
好物安利
01
助你顺利备考的辅导书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!一本好的工具书可以让我们考研复习事半功倍!
标签: